我们国家是法治国家,秉持的是法治精神。
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,就是保障公民得以在社会中自由发展的基石。
然而,权力滥用的现象屡见不鲜,如何构建有效制度以避免权力的滥用,已成为新时代的重大课题。
公正的法律,应当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,保证每个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。
司法工作者,作为法律的执行者,从人民群众中来,便要回到人民群众中去。
如果忽视了法治的重要性、忽视了对权力运行的监督,那么法律赋予的权利就会变为对某些别有用心的人谋取私利的阶梯。
2018年1月,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强调,要坚持全面依法治国,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。为此,我们必须加强制度建设,规范权力运行。
如何构建制度来避免权力的滥用呢?
首先,必须明确权力运行的范围和边界。法律应当对各级政府机关、党员干部的职责权限进行明确规定,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。
其次,建立健全监督机制,实现权力的制约与平衡。这包括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,使人大对政府工作进行有效监督;强化审计监督,及时发现和纠正违规行为;加强舆论监督,让人民成为制度的参与者和监督者。
此外,应当加强对公职人员的教育和管理,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水平,防止权力滥用现象发生。
权力制约原则是指国家权力的各部分之间相互监督、彼此牵制。在现代社会,建立在自由平等基础上的公民权利,是一个政治共同体维持与发展的现实起点。
对于构建制度避免权力滥用这一议题,有人提出以权力制约权利,以权利制约权力是一种“权力内部”的制约与监督思路。也许更为关键的还是以权利制约权力。
这就需要将权力与权利作为一个对应的关系来处理,以前者为必须限制的对象,以后者为捍卫的对象;以前者为社会运作的条件,以后者为社会运作的前提;以前者为后者的被支配者,以后者为前者的支配者。这样,权力的自我膨胀才会消减。
为了实现以权利制约与监督权力,我们需要重申人民主权原则,让人民以公民的角色参与社会政治生活。同时,建立和完善反映人民意志与愿望的社会建制,如健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、政协制度、群众组织等,为制约和监督权力提供有力保障。
在构建制度避免权力滥用的过程中,还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:
一是完善党内法规制度建设。严格执行纪律,加强党的领导,确保党始终同人民群众保持高度一致。
二是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。明确各级政府的职责权限,强化行政责任,坚决防止和纠正滥用职权行为。
三是深化司法改革。优化司法职权配置,提高司法公信力,让每个公民都能在法律面前感受到公平与正义。
四是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。建立健全诚信评价体系,对失信者进行联合惩戒,促进全社会共同维护法治秩序。
总之,构建制度避免权力滥用是一项系统工程,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。让我们携手共建法治中国,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保障。